教学诊改
当前页面: 教育教学 >> 教学诊改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2023-2024年度)
来源:   作者:教科室   点击数:23219   日期:2025-02-17   字体:【



 

 

2024年,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质培优的关键之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我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本年度,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一核四极”发展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设施条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2024年度学校在教育教学、师资建设、学生发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指引。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继续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人才培养

(一)基本办学能力

1.办学理念与发展沿革

2012年12月31日泸州财经学校和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合并成立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是泸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三年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首批重点职业学校、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三名工程”五星立项学校。

学校以“一核四极六维”发展战略为引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学生全面成长护航”核心使命,精准靶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匠培养+技能大赛”“职业培训+社会培训”“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四极持续发力,笃定“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教师荣耀、企业称道、政府放心、社会赞誉”六维发展愿景,带动着学校高质量发展。

2.办学规模与办学业绩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700人,教职工365人,专任教师31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6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德育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3人,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泸州市第十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1 各专业毕业生和在籍学生人数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2021级毕业生人数(人)

2022级在籍学生数(人)

2023级在籍学生数(人)

1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128

96

101

2

电子商务

166

145

96

3

服装设计与工艺

166

145

98

4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90

140

80

5

航空服务

48

41

36

6

会计事务

277

214

246

7

机械加工技术

169

141

111

8

计算机平面设计

283

222

253

9

建筑工程施工

170

127

94

10

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维

34

33

停招

11

金融事务

0

37

57

12

旅游服务与管理

104

72

51

13

汽车运用与维修

201

147

114

14

西餐烹饪

0

43

41

15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

112

191

229

16

幼儿保育

264

204

211

17

中餐烹饪

258

202

210

18

数控技术

0

0

0

合计

2470

2200

2028

 

学校2014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被授予共青团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2016年被授予“四川省职工培训示范点”、2017年获“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共青团改革试点学校”“四川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2018年获“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2019年获“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称号,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志愿服务示范学校”“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基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21年学校荣获“四川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基地”“中国西部工匠城烹饪工匠实训基地”“1+X证书制度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优秀院校”“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青苗基地”,2022年学校荣获“第六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学校”。2023年由省教厅认定为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四川省首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2024年荣获“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四川省首届最美校园”、“首批泸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内部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标志性成果不断显现和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2024年,学校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4项;参加班主任能力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立项省级科研/教改课题3项。

2022年—2024年对口高考和单招考试,升学率达98%以上,绝大部分学生升入公办高职院校;全日制本科升学总数,2022年98人,居全川第8名,2023年170人,居全川第4名,2024年270人,稳居全川第4名。2024年泸州市综合质量评比,学校在全市中职学校中排名第一,获得特等奖。

3. 基本办学条件

(1)校园建设:

学校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内医教园区,在泸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设有办学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84.68亩(校本部占地350.68亩、高新校点占地34亩),建筑面积23.43万平方米(校本部建筑面积20.55万平方米、高新校点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附属设施113309.34平方米,校内实训场地面积68439.94平方米,住宿及生活附属设施83999.1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7.71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11.46平方米。

2:学校办学资源总量及生均值

名称

单位

数量

生均值

2022-2023学年

2023-2024学年

1

占地面积

241857.90

256458.90

41.26

2

校舍建筑面积

233941.92

234396.85

37.71

3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121458.12

113309.34

4

学生宿舍面积

62615.27

71264.31

11.46

5

校内实训用房面积

81188.82

68439.94

6

固定资产总值

万元

61037

65283

 

学校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布局科学,宽敞明亮,环境幽静,开设有18个专业,其中:国示专业2个,省重专业3个、省示范专业2个、特色专业10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事务、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和电子商务专业与高职院校开展贯通培养,基本形成中高职一体。

(2)教师配备:

学校教职工总数356名,其中专任教师316名,师生比为1:18.6。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120名,占比37.9%;专业课教师181名,占比57.3%;“双师型”教师120名,占比专任教师的37.9%,占比专业课教师的66.3%;兼职教师(含行业导师)72名,占比专业课教师的39.8%;高级讲师89名,占比28.2%;正高级讲师3名,占比0.9%;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300名,占比94.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44名,占比13.9%;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级中学教师资格316名,占比100%。思想政治课教师25名,德育管理人员208名,体育课教师14名,美育课教师12名。

(3)仪器设备:

(3)仪器设备总值7371万元及生均值11889(分专业大类)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大类

专业设备值

(万元)

工位数(个)

1

中餐烹饪

旅游大类

736.19

240

2

旅游服务与管理

420

3

电子商务

财经商贸大类

601.62

127

4

会计事务

256

5

计算机平面设计

电子与信息大类

869.31

611

6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506

7

航空服务

交通运输大类

673.17

50

8

汽车运用与维修

150

9

服装设计与工艺

轻工纺织大类

280.50

145

10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

装备制造大类

1499.8

62

11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60

12

机械加工技术

120

13

幼儿保育

教育与体育大类

2,410.04

835

14

建筑工程施工

土木建筑大类

63.52

60

15

金融事务

财经商贸大类

237.05

240

合计

 

 

7,371.2

3882

 

3年教育信息化累计投入1011.2185万元,占学校总投入百分比21.69%。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100%,多媒体教室比例158.82%,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数37台,学校网络接入带宽500M,在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的教师比例100%,在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的学生比例55%,每百名专任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数200人次/百人。

学校制定了智慧校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从2022年开始按发展规划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每年度制定实施方案,各科室、各部门按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共同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学校教师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获得研修证书,常态化开展国家平台实践应用。学校建有自己的校本教学资源库,涵盖会计事务、电子商务、中餐烹饪、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7个专业的课程资源包。目前,含文化课程在内,共有课件89695个、教学设计46443篇、试题41256套、试题82634题、微课(视频)13685个、对口升学模拟题27893套、电子图书2004册、技能大赛试题2226套。学校教师利用校本教学资源库开发精品课程、进行微课录制、上传教学设计,且资源持续更新中。

(4)图书配备:

学校拥有纸质图书129833册,电子图书100000册,制定《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细则》,优化借阅流程和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借阅。修订《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细则》,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关键办学能力

1.专业建设。

1.1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开设有17个专业,分别为:会计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维、航空服务、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幼儿保育、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金融事务和西餐烹饪专业,共8个专业大类。

4: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建设特色

1

汽车运用与维修

国示建设专业

2

旅游服务与管理

国示建设专业

3

会计事务

省重专业

4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省重专业

5

服装设计与工艺

省重专业

6

中餐烹饪

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级特色示范专业

7

电子商务

省级特色示范专业

8

数控技术应用

学校特色专业

9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

学校特色专业

10

机械加工技术

学校特色专业

11

计算机平面设计

学校特色专业

12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学校特色专业

13

航空服务

学校特色专业

14

建筑工程施工

学校特色专业

15

幼儿保育

学校特色专业

16

金融事务

学校特色专业

17

西餐烹饪

学校特色专业

1.2专业于产业对接情况

学校坚持服务区域经济,根据泸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要求,学校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示范品牌专业,形成专业特色亮点。

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等7个专业对接泸州三大千亿产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9个专业对接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幼儿保育等7个专业对接四川省“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对接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体系。对接泸州市一二三产业结构,学校设置有7个第二产业类专业,10个第三产业类专业,适应性情况如表2所示。

5  学校专业设置与对应产业结构统计表

序号

专业大类

人才培养数量(人)

专业名称

对应产业

1

财经商贸大类

1428

会计事务

第三产业

2

电子商务

第三产业

3

金融事务

第三产业

4

电子与信息大类

1359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第二产业

5

计算机平面设计

第三产业

6

交通运输大类

713

航空服务

第三产业

7

汽车运用与维修

第二产业

8

教育与体育大类

833

幼儿保育

第三产业

9

旅游大类

1354

西餐烹饪

第三产业

10

旅游服务与管理

第三产业

11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第三产业

12

轻工纺织大类

514

服装设计与工艺

第三产业

13

土木建筑大类

482

建筑工程施工

第二产业

14

装备制造大类

1739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

第二产业

15

数控技术

第二产业

16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第二产业

17

机械加工技术

第二产业

1.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学校共有18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年一大修,每年一小修”的动态调整机制,各教研组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形成人才需求报告,以确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调整育人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在执行人培方案的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和调整,各教研组根据实施效果和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1.4 专业群建设情况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与行业或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学校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授课,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实训基地或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实训设备、教学资料、师资力量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为泸州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1.5 品牌专业建设和辐射情况

学校积极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事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餐烹饪电子商务等品牌专业的建设,如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虚实结合,能力递进”的2334人才培养模式,将校内生产性电商平台与校外社会服务平台相结合,通过“课程仿真实训—专业教学实训—专业顶岗实习”3种递进模式,提升“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创新能力”3种职业能力,重点面向网店美工、网店客服、网店推广、物流配送4个岗位进行人才培养。与泸州市商务会展局、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院校等进行政校企合作,共建“校地社区综合服务站”,打造50个电商示范镇,200个电商试点村,助力泸州市电商发展。助力“6.18”、“双十一”等电商节,学生参与客服实训,推动本地电商行业发展。中餐烹饪专业将地方美食品牌“巴蜀好利”作为烹饪专业生产型实习基地落成于校内,并开启了与电商专业合作打造新媒体(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本地生活直播带货的校企融合创新实践之路。汽车运用与维修蜂巢蔚领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实际操作和案例,掌握更实用的技能,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将继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1.6 名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积极开展省级“三名工程”名专业建设,包括中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与升级和汽车运用与维修名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在中餐烹饪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不仅优化了课程设置,引入了更多贴近行业前沿的教学内容,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厨担任客座教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学校还投资升级了烹饪实训室,配备了先进的烹饪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专业技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加强了与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厂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全面改造,引进了“京东养车”进校园,增设了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实训项目,以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名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学校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该基地不仅规模宏大,设施先进,还引入了先进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汽车故障场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训体验。

2.课程建设

学校已正式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并携手企业专家共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该方案聚焦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并致力于服务其终身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紧密对接职业标准,旨在构建一套既符合区域产业升级要求,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与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的核心课程体系。具体而言,一是确保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设齐全;二是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三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广泛开展实训实习活动,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四是依托劳动教育、艺术社团等特色课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校学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将企业文化、元素及设计理念融入课程之中,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有效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口率以及巩固率。

    截至目前,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总数已达213门,总学时数为182056。其中,专业课程占据了203门,总学时数为86184。岗课赛证融合课程共有44门,总学时数为23680。此外,我们还开设了7门1+X证书课程,总学时数为15120。

3.教材建设情况

根据《四川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和《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管理细则》试用情况,再次修订《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管理细则》。牵头安排教研组进行学习培训。在教材选用中,严格按教育部、省教厅要求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选用国规部编教材近9万册,选用比例达80.64%。

4.教师队伍建设

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评优选先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267人,校内外线上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3次。聘请省市级专家15余人,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课程标准等培训,组织52名教职工到高校全员轮训。

5.实践基地建设

⑴校内实训基地

我校共建成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本年度烹饪、服装、幼儿保育等基地承办技能竞赛市级4个、省级5个,每周提供工位数约110个,全年可提供4400每周实训工位,因从2024年秋期开始全校性开展,故利用率为61.05次/人;能承担实训实习项目约560个,实际实训实习项目开出率90%。

⑵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与常州澳弘、惠州TCL等约30所优质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本年度共同开展了6个实训项目,参与学生人数425人,占本年级在校生人数19.66%。

(三)普职融通

2024年秋期,学校开设一个职普融通班,共计招收67名学生。在上级部门的引领下,学校将致力于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与创新,精心开发融通课程,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同时,学校将实行双师教学模式,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不断完善评价反馈机制。这些举措旨在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界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和更多元化的成长机会,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与进步。

(四)教育教学改革

4.1党的建设

2024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三名工程”建设任务,以“五星双创”“三型支部”建设为抓手,着力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心、振士气、育新人,切实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工作领航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4.2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一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融入时事热点与鲜活案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思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灯塔。思政教学团队在参与教师教学能力赛中勇闯省级、国家级佳绩,积极提升教学效果。“三全育人”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紧密联动,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出52篇典型育人案例,在班级教育教学中推广运用。同时,高度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活动,如体育竞技、艺术创作、劳动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3 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落实情况

学校在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使标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其次,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了教学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同时,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4 教学规范情况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制定并落实《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巡查制度》,加强课堂管理和教学巡视。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学校还注重听取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训设施完善,拥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实践教学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5 教学改革推进情况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深入实施教学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围绕市场需求与学生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增设了前沿课程,同时整合传统专业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紧密对接。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强化了校企合作,升级了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项目,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成长。此外,学校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高级研修、企业实践锻炼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学生评教活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校积极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智慧教室、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4.6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情况

学校致力于构建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从多维度出发,系统推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首先,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审及企业反馈等多层面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学生评教作为直接反馈,有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同行评教则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专家评审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专业指导;企业反馈则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其次,学校细化了评价指标,设计了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人才培养质量

1. 教师发展

2024年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技能比赛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骄人成绩。

1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4支队伍获得市级一等奖;1支队伍获得市级二等奖,3支队伍获得省决赛一等奖,1支队伍获得省级二等奖

(2)班主任大赛:1个市级一等奖。

3)课题立项:5个市级课题立项,1个市级资助金课堂立项。

4)论文:2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4篇论文获省级二等级,1篇论文获省级三等奖。

62024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统计

序号

日期

参赛作品

参赛老师

获奖等级

级别

1

4.22

塑文化自信 享幸福社会 建美丽中国

罗学勤、舒敏、夏铭穗、范婷婷

一等奖

市级

2

4.22

诗文的语感习得

李京穗、何可、武春燕、任定宇

一等奖

市级

3

4.22

3-4岁幼儿一日生活保育

杜昱忻、胡雪雪、赵柱琴

一等奖

市级

4

4.22

川菜行业爆款菜制作

张滔、万俊、唐玄、何艳

一等奖

市级

5

4.22

Food and Drinks

陈莉、赵越、罗燕、项友群

二等奖

市级

6

6.25

塑文化自信 享幸福社会 建美丽中国

罗学勤、舒敏、夏铭穗、范婷婷

一等奖

省级

7

6.25

3-4岁幼儿一日生活保育

杜昱忻、胡雪雪、赵柱琴、卓志远

一等奖

省级

8

6.25

川菜行业爆款菜制作

张滔、万俊、唐玄、何艳

一等奖

省级

9

6.25

诗文的语感习得

李京穗、何可、武春燕、任定宇

二等奖

省级

 

7:2023-2024学年论文获奖情况

序号

日期

论文题目

获奖老师

获奖等级

级别

1

9.20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设计

何可

一等奖

市级

2

9.20

“产出导向法”在中职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赵越

一等奖

市级

3

9.20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跨专业复合式培养策略探究——以L学校为例

王丽

二等奖

市级

4

9.20

听歌学英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黄雨

二等奖

市级

5

9.20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游玲

二等奖

市级

6

9.20

中职学校服装结构制图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高春梅

三等奖

市级

7

9.20

亲家园  爱阅读"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协同开展亲子活动

胡雨、崔烨

三等奖

市级

8

9.20

中职语文整本阅读方法与策略探究--以《平凡的世界》整本阅读为例

管叶宇

三等奖

市级

9

9.20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职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胡舒

三等奖

市级

10

9.20

《网店美工》课程项目式教学探索——以“设计商品详情页”为例

彭欣

三等奖

市级

11

9.20

非遗文化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朱姝静

三等奖

市级

12

9.20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设计—以《语感与语言习得》专题教学为例

何可

一等奖

省级

13

9.20

“产出导向法”在中职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赵越

一等奖

省级

14

9.20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跨专业复合式培养策略探究——以L学校为例

王丽

二等奖

省级

15

9.20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游玲

二等奖

省级

16

9.20

非遗文化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朱姝静

二等奖

省级

17

9.20

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实践——以L学校为例

熊明亮、杜昱忻

二等奖

省级

18

9.20

听歌学英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黄雨

三等奖

省级

 

姓名

课题名称

立项单位

立项时间

林子杰

新时代中职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12.9

薛雪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实证研究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12.9

胡媛

中职学校创新专业部·年级组三横三纵管理运行新机制实践探究——以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12.9

高春梅

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中职服装专业为例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12.9

彭兴兵

新高考模式下《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应试技巧初探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12.9

许咏梅

数字化时代中职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12.9

 

 

8:2024年教师课题立项推荐表

 

2.学生发展

⑴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将其视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法制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人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在课程思政方面,学校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例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教师不仅传授汽车维修技能,还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强调诚信服务的重要性;在电子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电商行业的法律法规,教育学生遵守商业道德,诚信经营。这种“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思想政治考核机制。通过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践活动表现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本年度,我校学生思想政治考核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

⑵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

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施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抓好学生文化课学业水平测试、专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本年度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71.49%。

学校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并形成积极向上、你赶我拼的学习氛围,成效明显,学生100%达到专业课标准要求,各专业技能课合格率 87.22%。体质测评合格率92.98%。

 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含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人数及比例。

2024年,全校一共有1779人参与等级认定,共有1373人获得证书,获奖情况如下:

认定职业

认定人数

获证人数

四级

五级

小计

四级

五级

小计

网商

2

345

347

2

204

206

中式烹调师

101

181

282

97

167

264

中式面点师

0

30

30

0

30

30

西式面点师

60

51

111

60

45

105

茶艺师

0

25

25

0

23

23

育婴员

132

0

132

124

0

124

汽车维修检验工

276

0

276

189

0

189

裁剪服装制版

68

0

68

67

0

67

车工

0

139

139

0

61

61

电工

0

369

369

0

304

304

 

639

1140

1779

539

834

1373

“1+X”技能证书报名人数276人,较2023年增加70人,目前已开考证书中取得人数为133人,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初级)证书15人取证,WPS办公应用(初级)和(中级)共80人取证,网店运营推广(初级)38人取证。后续EEPM研学旅行、智能财税、幼儿照护三个证书将陆续开考。

9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认定职业/级别

获证人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小计

电子商务师

0

0

0

2

132

134

中式烹调师

0

0

0

0

132

132

中式面点师

0

0

0

0

30

30

西式面点师

0

0

0

0

45

45

茶艺师

0

0

0

0

23

23

育婴员

0

0

0

124

0

124

汽车维修检验工

0

0

0

18

0

18

裁剪服装制版

0

0

0

67

0

67

车工

0

0

0

0

32

32

电工

0

0

0

0

161

161

当前总计

0

0

0

211

555

766

  

⑷2024年,学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省级及以上获奖情况如下:

比赛时间

比赛名称

赛项名称

选手姓名

指导教师

奖项名称

2024年5月

第三届“川渝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

赵俞雯、申成玉、韩颖、叶东洋

胡艺嘉、杨玉萍

一等奖

2024年9月

2024 年四川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数字创作类、计算思维类项目竞赛

微视频-沉默

袁鑫晨

张瑞

一等奖

微动漫-闲暇周末

罗湘

黄小红

三等奖

3D创意设计-创新笔筒

陈晓彬

黄小红

三等奖

2024年9月

2024 年泸州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数字创作类、计算思维类项目竞赛

微视频-沉默

袁鑫晨、孔令炜

张瑞

一等奖

微动漫-闲暇周末

罗湘

黄小红

一等奖

3D创意设计-创新笔筒

陈晓彬

黄小红

一等奖

电脑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部logo

吴俊伯

许平平

二等奖

2024年10月

2024年泸州市第二十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技能大赛

短视频制作

孔令炜、张瑞

一等奖

电子商务运营

黄琼、楚榆南、李海川、曾维湘

彭欣、廖红宇

一等奖

网络建设与运维

陈森、游晓锋

刘宇

一等奖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

周源虹、祝春杰、刘欣悦、税昌勇

杨梅、陈晓静

一等奖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

王明凯、张雨、刘湘、潘洪镒

杨梅、陈晓静

二等奖

电子产品设计与运用

刘光旭

梅清洪

三等奖

工程测量

冯缘、熊方原、何佳晋、晏钰鑫

张苗霞

三等奖

建筑信息模型建模

毕朝杰、陈阶彬

廖吉

二等奖

2024年12月

2024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汽车维修

唐林、任广健

林源、彭宽

三等奖

电子商务运营

黄琼、楚榆南、李海川、曾维湘

彭欣、廖红宇

一等奖

新能源汽车维修

宋天宇、曾锐

钟洪、李坪

二等奖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

韩颖、袁祯熙、梁仪、刘青泉

胡艺嘉、王丽

一等奖

现代加工技术

赵礼科、罗奎俊、胡钊

王小平、甘超林

二等奖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

祝春杰、王明凯、潘洪镒、税昌勇

杨梅、陈晓静

三等奖

职业英语技能

陈凌峰、徐川亿

成爽、丁玮

三等奖

动漫制作

罗湘

黄小红

三等奖

服装设计与工艺

叶嘉欣、梁栖

朱兆惠、陈晨

一等奖

婴幼儿保育

曾宇萱、赵思雅

张娟、罗誉、朱姝静,林雪枚

一等奖

西式烹饪

张坤、郭雪

屈德超、高亮

三等奖

西式烹饪

黄明星、陈莹

王连春、唐玄

二等奖

中式烹饪

王愉、吴双连、万里

闵代毕、何艳

二等奖

短视频制作

孔令炜、王雅威

孔飞、张瑞

三等奖

 

二、服务贡献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度,我校学生参与实习425人,其中市内143人;服务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设情况。2024年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培训17次,培训人员1446人2024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1次,等级认定人员1645余人,其中1400余人获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产业园区、企业、社区、村社开展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情况

(二)服务行业产业发展

我校开设专业与本地产业高度匹配,如烹饪与焙福里(原好利)、汽车和新能源与京东养车、电子技术与成像通科技等开展对口专业的校企共同育人活动专业对接市内企业及领域对口率达82.35%直接就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7.64%校内幼儿保育、汽车(新能源)、服装、旅游、烹饪等专业教师,通过附属幼儿园、京东养车、琢帛服装厂、泸盼酒店、泸盼文化餐厅等校办企业的校企教学活动,优化知识结构及生产工艺,通过新菜、新材料组合等研发实现技术与产品创新。此外,职培中心通过更新我校所建的职业技能题库,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练习、考核的开展,保证技能证书含金量

(三)服务学生发展

1.学生就业情况

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情况。2024 届毕业生总数2470人。除升学1961人外,首次直接就业人数508人,其中本地就业281人,到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10人,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252人,大型企业71人。毕业生人均月收入2873元,就业学生全部分布在二、三产业类,分别为236人和272人。毕业三年晋升比例约16%。

2.学生升学情况

2024年毕业生总数2470人,其中升学人数1961人,就业人数50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在四川省就业人数为286人。2021级就业毕业生平均收入3200元/月,面向国家三大产业的就业情况中,第二产业270人、第三产业217人。为了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学生通过高考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学校实行“三横三纵”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升入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2024年学校的升学率和本科上线率都大幅度提高,2024年学校高考报名人数2120人,实际参考人数2016人,录取1961人。其中,通过对口单独招生升学1303人,对口升学专科上线153人,通过中高职贯通升学235人,升入本科院校的270人

3.资助情况

    全年常态化开展学生资助,每月核查掌握班级学生困难情况和转学退学情况,动态调整助学金资助13人。本年助学金帮扶金5749人次,发放金额292.9万元,免学费12989人次,减免金额1334.372万元。朝阳工程帮扶生活困难但成绩优秀的学生10人,帮扶金额1.5万元;对生活特别困难学生申请,勤工俭学帮扶90余人。黄美霖等14名学生获评获获国家奖学金共计8.4万元。

4.满意度调查情况

2024年,我校致力于服务学生发展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在校生对我校各项服务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0.27%。在课堂育人方面,满意度更是攀升至91.87%,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的优越性。课外育人活动同样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满意度达到87.61%。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满意度高达92.37%,彰显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显著成果。此外,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满意度也达到了81.63%,显示了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坚实基础。专业课教学方面,满意度为86.81%,反映出学校在专业技能培养上的高水平。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为82.25%,其中应届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2%,体现了学校对新近毕业学生的周到关怀和高质量教育。毕业三年内毕业生的满意度为72.75%,说明学校的教育成果在毕业生离校后仍能持续发挥作用。

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掌握程度的满意度达76.51%,对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的满意度达到93.87%。同时,他们对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也较为满意,满意度为73.53%。此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也给予了肯定,满意度为77.16%。

    家长方面,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达到了84.36%。对学校教学设施满意度达93.94%,对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满意度为94.27%。在就业与升学指导方面,家长的满意度为82.69%,表明学校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文化传承

2024 年,在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勇立潮头,全力深耕体艺教育领域,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更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一次次的实践与拼搏中得以彰显,充分展现出莘莘学子们的青春朝气与无限风采。这一年,各项赛事佳绩频传,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与荣耀的校园画卷。

在中国棒球协会精心举办的 2024 年希望之星选拔活动这一高规格平台上,我校学生胡楙淋凭借扎实的棒球功底、卓越的投球技巧以及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棒球队后备人才库高中组投手,为学校争得了极高的荣誉,也让全校师生备受鼓舞。与此同时,在泸州市第一届 “高校杯” 大学生足球联赛的绿茵场上,我校足球队的队员们同样挥洒着青春汗水,他们默契配合、冲锋陷阵,经过多轮激烈较量,最终荣获第七名,虽未夺冠,但这份拼搏的足迹已深深印刻在校园体育发展的征程之中。

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参与 2024 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泸州市中等职业教育集团首届中等职业学校男子篮球比赛,荣获第二名。在泸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我校凭借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荣获 “优秀组织奖”,一等奖作品4个;教师摄影3个,二等奖作品3个,三等奖作品11。

此外,我校 22 级中餐班学生洪兴强、23 级本科 3 班学生胡楙林凭借出色的棒球技艺入选四川省青年棒球队,并代表四川出征全国青年锦标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全国第六名,为学校、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在四川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活动中,我校合唱团荣获四川省二等奖。我校垒球特训队在 “星火杯” 2024 年四川省青少年女子垒球锦标赛中获得第七名,在2024 熊猫杯(泸州站)赛事中荣获亚军。我校男子足球队在四川省第二届 “行知杯” 中职校园足球联赛中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守门员施伏骏获评 “最佳守门员”,队员黄俊凭获评 “最有价值球员”。

 

四、国际合作

2024年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与韩国南首尔大学在“中本”国际贯通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采用“2+1+4”7年贯通培养的合作模式,即学生在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2年,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交流学习,最后前往韩国南首尔大学进行为期4年的本科学习。三方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国内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在韩国南首尔大学阶段,学生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实践项目,提升综合素质,攻读全日制本科学位。此次合作办学旨在通过深度合作与联合培养,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

五、产教融合

2024年度,学校持续大力建成本部“校中厂”、高新校点“厂中校”的学习、实训、实习、就业人才培养链,学校依托自有财达科工贸建成附属幼儿园、泸盼酒店、京东养车、泸盼文化餐厅等10处高质量生产实训基地,校企高度融合,产学教研高效衔接。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教务科牵头制定方案和计划,将综合实训纳入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学生常态化开展校内综合实训,并参与考核。此外,学校名师工作室由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共同担任主持人,共同指导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训。学校还聘请了多位烹饪专家、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并把这些名师专家、能工巧匠引进学校,建立万俊名师工作室,开设名家讲堂,让师生近距离接受名师的指导,引领专业发展。

六、发展保障

学校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内涵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学校还注重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以优质服务促进数字化升级,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面临挑战

一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在专业转型升级、资源建设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难以适应新要求,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二是人口变动也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新挑战,如教育适龄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变化等都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服务供给构成重大影响。

 

招生热线:0830-3171566  0830-2730701

联系电话:0830-3172720    邮政编码:646608

平安校园投诉电话:18121970861    

学校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九狮路三段三号(医教园区)

版权所有  ©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蜀ICP备13017501号    川公网安备51050402000251号